人才的養成*
人才的養成(後天之栽培)
綠蘆筍或是白蘆筍
白蘆筍生長過程是不能見光的,見了光就變成綠蘆筍.它必須被埋在沙土裡,只要冒出土,就馬上要蓋上鬆軟的沙土,要讓它完全暗黑天日,就算採收時,也要在夜裡摸黑行動.凌晨四,五點,是採收時間,就是跟太陽競賽,農人憑藉高度技巧與經驗,從生長著白蘆筍的土壟側邊挖洞,小心翼翼用刀將其鏟出來.在人工昂貴時代,人工如此栽培,造成白蘆筍的昂貴價格.
白蘆筍漂亮好吃,早期連羅馬皇帝都愛上它,專門馬車從產地運至皇宮,冬天還派專車送到阿爾卑斯山冷藏.法國路易十四,為了白蘆筍,特別搭建溫室,耗費大量人工栽培它,可知白蘆筍是一道不便宜的菜(進階品).從法國空運來台,一公斤要二,三千元.而本地的綠蘆筍(普及品)便宜,價差達六,七倍.兩者身價不同,不是因為品種,而是種植(教育訓練)方式不同所造成.
栽種綠蘆筍(教育訓練)相對簡單,不須要大量人工,不須遮陽光蓋土,不須摸黑採收(專門教育訓)即可完成.
這蘆筍的栽培與人才的養成,竟然有如此異曲同工之妙.
可知不同後天環境,如何對人的差異影響,反應在家庭(班隊)教育與企業(各級分會班會)教育.同樣的孩子(學員)在不同父母(教練)的管教態度下,結果會有天壤之別.
想想看,你希望自己或自己孩子,將來要變成綠蘆筍還是白蘆筍?
( 2017/6/15 Michael Chu, reading learned)
綠蘆筍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