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4月, 2022的文章

貝加爾湖團練太極*

圖片
 極端冰凍 貝加爾湖上教授太極拳 由於旅行團員們的熱愛,希望能在極寒冷凍的冰湖上學習太極拳,為人生創造留下美好的回憶,從完全不懂,懷著一腔熱血終於協助他們完成壯舉! (體感溫度約負-28度michael chu) 影片連結 https://youtu.be/Y022B0MAyxA

太極勾手*

圖片
  太極三手式:太極勾手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再整理 2008/12/2 太極勾手 : 又名吊手或吊子式 捏在右手為右勾手 , 左手為左勾手 . 隨身內收勾回時 , 有 捋 的作用 .     勾手各關節全部鬆開 , 有折疊之意味 , 先使肱部平伸 , 垂肘沉肩 , 腕脈朝地 , 使手掌和五個指頭自然向下吊落 , 由食指到小指 四個指頭尖端和成半圓包圍在拇指尖端的外方 , 捏合向下懸垂 , 好像蓮花瓣的收合狀 , 互相用指紋面輕輕接觸 , 五指均應充分放鬆 伸屈指肌 , 不即不離 , 指端接觸面有一團溫氣充盈和掌心相吸引 , 吸住不分離 .        「 勾手 」 -- 表現在拳式八法裡有 : 扌履(捋) 、挒、按、採 .       單獨的練習方法 : 可用進步 + 單鞭前半動作 .   影片連結 https://youtu.be/vVuptN8jE9M

太極捶*

圖片
  太極三手式:太極捶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  朱泉琳再整理 2008/12/2 太極捶 : 又名 空心拳 所謂 空心並非真有空洞 , 是 拳不握緊 , 拳心中略有空隙 , 感覺握拳輕鬆無力狀 ; 因拳是空心 , 又含有 採 及 拿 的作用 . 拳勢裡的捶有含採的意義 .     握拳時用 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輕鬆相併 , 向掌心作圓筒形捲曲 , 食指中指尖輕接拇指基部 , 拇指輕覆其上 , 四指併齊相接 , 掌心面叫 拳心 , 拇指食指形成之拳孔叫 拳眼 , 小指形成出口叫 拳底 .       練習恰到好處時 , 會感到拳孔中充滿著一團溫和氣氛 , 拇指和中指間也會自覺有一種氣血交流的舒適感 , 和手臂的中氣支流相融合 .     保持 少谷穴 , 陽谿穴 , 尺澤穴 成一直線叫 三窩平頭 , 真氣便能貫達拳端 .     拳架裡有 太極五捶 : 搬攔捶 、 肘底看捶 、 摟膝栽捶 、 撇身捶 .       在應用時 , 一觸敵身即固定如鋼捶 , 用過即復輕鬆 , 平時如果經常握緊 , 則肌腱緊張 , 感應就不靈了 .       「 捶 」 -- 表現在拳式八法裡有 : 採、 ( 拿 ) 、按、挒 .       單獨的練習方法 : 可用進步 + 搬攔捶後段動作練習 . 五指張開準備握捶 四指彎曲拇指貼在食指中指中 先緊握再放鬆,拳眼內鬆弛溫暖感覺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出捶時,拳--->肱部呈現弧形,別太僵直. 影片連結 https://youtu.be/dDsunoahJU0

美人掌*

圖片
  太極三手式:美人掌     2008/12/2 (摘要簡述 michael chu)       全套太極拳架的手勢 , 不外乎 掌 , 拳 , 勾手 三種型態 . 拳頭 34 動作佔 9.44%, 勾手 29 動作佔 8.04%, 掌 297 動作佔 82.52% .       其實 太極拳的精華都在手勢上表現出來 , 這個秘密能夠領悟的人 , 百不一見 , 「 行於手指 」就是這個意思 . 全身能夠鬆沉 , 便能輕靈 , 這才可以氣遍身軀 , 表現到手勢上來 . 如果手指無氣 , 雖輕也不靈 ; 手指氣滯 , 雖沉也不鬆 . 這是學太極拳的捷徑 , 千萬不要忽視 .          美人掌 :       坐腕 是太極圓弧 :        練習太極拳最難就是坐腕 , 知道坐腕的人固少 , 而練到的人更不多見 . 坐腕的秘訣 , 在於一個圓字 , 就是把腕關節作成弧形背面 , 各手指關節也作成弧形背面 . 手背的橫斷面 , 以中指為弧形頂點 , 小拇指為弧形兩端 , 兩手各成一半圓 . 在此狀態下 , 兩手均自覺勁道為零 , 亦即比無為多 , 比有為少 , 這就是太極陰陽兩極之間的交感現象 , 也是陰陽互根之理 . 兩手相接就是圓圈 , 陰陽半圓相合成為太極 . 練習拳架時 , 除拳頭和勾手外 , 都得保持這個太極掌手勢不變 . 「掌」 -- 表現在拳式八法裡有 : 掤、按、捋 、擠、挒、 ( 肘、靠 ). 單獨的練習方法 : 可用進步 + 摟膝抝步練習 . 指尖---->肱部放鬆有些弧度,別太直用力 指與指之間維持半指間格 拇指稍為收縮勿張開